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制度建设 >> 正文

    忻州师范学院贯彻落实“1331 工程”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1331 工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意见》(晋政发〔20174号),进一步加强学院内涵建设,推进学院整体发展,提升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面落实“1331工程,根据《山西省实施“1331 工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方案(讨论稿)》,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国家双一流建设和产教融合发展战略部署,以综合改革为动力,遵循注重内涵、突出特色、补齐短板、提升能力16字发展思路,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工作要求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1331 工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意见》,不断提升学院综合办学能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学院教育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坚持需求导向,增强学院对基础教育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和支撑能力;坚持特色发展,形成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发展局面;坚持开放发展,加强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的协作;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学院创新和发展活力。

    三、总体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人才强校为抓手,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加大学科领军人物培育,大力推进百名博士引育计划,打造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形成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相协调、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相结合、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促进的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努力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以特色发展为引领,面向服务地方发展,加强五台山文化研究,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以产教融合为目标,调整学科定位、整合学科资源,凝炼学科方向、聚拢学科成果,着力增强服务社会能力。通过四年建设,将学院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应用型本科师范院校。

    四、建设任务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加强思政工作专业队伍建设,积极选送教师参加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育提升项目,规范辅导员职业化管理;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忻州市思想政治工作总体安排,联合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资源,牵头建设1个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中心。(宣传部牵头,思政部、教务处、支教处、学工部、团委、各教学单位等参与)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要地位,各教学单位要制定培养山西所需人才的具体方案,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加强标准化实践基地建设,不断改进和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启动建设2-3个校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争建成1个省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启动建设1-2个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力争建成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启动建设2-3个校级大学生创新平台,力争建成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平台;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和学科竞赛,争取获批20项左右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承办1项省级大学生学科类竞赛;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使研究生成为学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要补充力量。逐步形成有利于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型教学管理体系,培养山西转型发展所需人才。(教务处牵头,支教处、科研处、团委、各教学单位参与)

    3.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牢牢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在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构的合理。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责任制,发挥院系(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拓宽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渠道,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启动学科领军人物培育工程,推进百名博士引育计划,实施骨干教师研修计划,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人事处牵头,相关单位参与)

    (二)全面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创新团队建设

    1.实施重点学科建设计划

    以建设成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为目标,加大对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物理化学中国古代文学建设力度;以推动建设文化强省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教师教育改革和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目标,努力实施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将五台山文化研究、教师教育研究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的学科群,并努力将五台山文化学科群建成省级项目;以凝练和培育新的学科方向为目标,实施重点建设学科项目资助计划,建设5个左右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建设学科、重点扶持学科,择优1-2个学科建设成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科研处牵头,五台山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地理、历史、旅游管理、教育及各相关学科、单位参与)

    2.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

    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适应和对接山西省及忻州市重大发展需求为目标,力争将山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材料与计算化学建设成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以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为目标,择优支持、稳定发展3-5个校级重点实验室;以校企联合共建为目标,力争建成1-2个校企共建实验室。(教务处牵头,科研处、各教学单位、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参与)

    3.实施重点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围绕山西省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内涵质量为目标,组建校级教师教育研究创新团队,努力建成山西省中小学卓越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基地,和山西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咨询智库。(支教处牵头,教务处、教育系及相关教学单位参与)

    以培育学科领军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青年学术带头人为目标,组建3个左右创新能力强、创新成果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的校级重点学科创新团队,选拔8个左右拔尖创新人才和20个左右青年学术带头人,在此基础上,力争获得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1-2名,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3名。(科研处牵头,各学科及相关单位参与)

    围绕忻州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力争将滹沱河流域生态与社会发展研究建设成为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为忻州市文化传承、旅游发展培育和建设高水平新型智库。(科研处牵头,历史、地理及各相关学科、单位参与)

    (三)全面加强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1.实施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计划

    以挖掘、保护和利用五台山文化为目标,以重大协同创新任务为牵引,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以产学研结合为主线,大力推进五台山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力争将其建设成为山西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处牵头,学院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各相关学科参与,山西省社科院、忻州市委宣传部、五台山管委会、市发改委、市旅游局、宗教局等单位以及相关协同单位参与)

    在继续支持现有院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新增1-2个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的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处牵头,相关单位参与)

    2.实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计划

    围绕我省重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的技术要求,围绕环境保护、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积极对接忻州市转型升级需求,启动建设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水污染防治及污水再生利用为主要研究内容,特别是对汾河流域高山景区生态系统碳、氮、磷循环及稳定性进行研究和评价;启动建设碳化生物菌肥工程技术中心,将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进行无氧焚烧后,加菌改善植物根际微生物菌群和土壤团粒结构,提高植物吸收营养的能力,对设施农业和大田农业提供不同的肥料,同时解决烟雾污染问题,达到净化空气和环境的目的;启动建设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研究中心,主要结合忻州市企事业单位数据,应用技术分析手段,对交通、旅游、农业等数据进行分析,为政府决策和忻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力争将技术成果突出和应用前景好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成为省级项目。(科研处牵头,计算机、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忻州市政府科技局、环保局等相关单位和企业参与)

    3.实施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建设计划

    以支持忻州市功能性农业发展为目标,围绕大力发展藜麦、玛卡、黑枸杞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特色农产品药食化、功能化、主食化和副食化,构建企业-学院-政府三位一体的,以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特色农业数据分析、特色农产品成分图谱绘制、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功能性食品研发以及食药同源产品开发为主要内容的新丝路经济带忻州特色农产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研处牵头,计算机、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忻州市政府科技局、粮食局、食药检局、玉米研究所等单位和相关企业参与)

    (四)努力产出标志性成果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围绕我省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一批高素质中小学教师,建设100个以上高标准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培养1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人才;力争建设1个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1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西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西省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努力产出一批对我省转型综改、创新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建设任务中各牵头和参与单位共同完成)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学院实施“1331工程领导组和忻州市落实“1331工程加强校地合作领导组,共同从战略高度做好“1331工程实施方案的顶层设计和实施过程的统筹协调,并成立“1331工程建设专家委员会,针对提升学院内涵发展和创新能力,解决我省和忻州市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勇于探索、大胆革新。各牵头部门要履行主体责任,制定具体目标、任务和举措,明确责任分工,参与部门要主动作为、紧密配合,形成全院上下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集中全力提供保障

    在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支持的基础上,集中人才财力物力推进“1331工程项目。结合我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各级人才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从政策、体制、人才、设备、经费等方面对“1331工程实施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支持。申报成为省级项目的,学校给予11经费配套;新建设的项目,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采取市场化的改革办法,多方争取社会资源,拓宽经费筹措渠道,拓展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

    (三)着力强化督导考核

    相关部门要明确目标要求,严格落实责任,细化工作方案,切实抓好落实。要强化动态管理,将“1331工程建设纳入学校重点督办工作序列,加强对任务进展情况的跟踪检查、监督和指导力度;强化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严格考核评估,把考核结果作为各职能部门、各系部目标管理与考核的重要依据。加大奖惩问责力度,保证“1331工程的贯彻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四)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利用校园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宣传上级有关“1331工程的政策和精神,跟踪报道学校“1331工程进展情况以及最新取得的成果,及时总结和推广职能部门、各系部在推进“1331工程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教学和科研热情。